当前位置: 首页> 关于公司 > 企业文化 > 员工风采 > 小木碗

小木碗

2017.04.10

       家乡的习俗,清明节是要给祖先上坟的,烧些纸钱,寄托哀思,悼念逝者。小时候,每到清明,我都要跟着父亲,到爷爷的坟前祭奠。如今,爷爷离开我们已有二十个年头,偶尔能够引起我记忆的是放在橱柜里的一只黑色小木碗。
       小木碗是我四岁的时候爷爷赶集时买的,如今早已变得伤痕累累,多了几道裂缝和斑斑锈迹。那时候,我还不会说话,走路也是遥遥晃晃,吃饭常常打碎碗碟。自从有了小木碗,它就是我吃饭喝水的器具,也是我闲时的玩具。吃饭的时候,我用它盛饭;玩的时候则用它装土,反正摔不烂,一碗多用。
       小时候,农活还是很多的,爷爷奶奶下地时总要给我的木碗里放半碗水或是半个馒头。我总是坐在场面的石头上等着爷爷奶奶回来,时常会等得睡着在石头上。碗里的水多半是用来和泥巴的,有时干脆把土装到到碗里,馒头时常是被狡猾的公鸡或是贪婪的灰灰偷走。有一次吃饭,姐姐告诉我碗底漏了,我不信翻过来看,于是饭洒了一地。便宜了小灰灰,我也付出了代价,饿了一顿。小木碗陪了我整整三个年头,经历了无数次摔打,已无法盛饭。我也慢慢长大,不会再把碗碟打破。于是小木碗也就被我冷落了,曾经几次险些扔掉,儿时的友谊让我留下了它。
       我不再依赖小木碗的时候,爷爷离我而去了。他瘦小佝偻的身躯永远地停止了忙碌,那双深而炯的眼神也失去了光芒。关于爷爷说过的话语已搜索不到任何信息,二十年过去了,爷爷的一些琐碎的话语也就随着时间的流逝在记忆中悄悄的淹没了!
       关于爷爷的记忆,家的印象,连同我的小木碗,零零散散、断断续续地占据了我童年的记忆。又是一年清明,在有意或无意中,我排列出这么一段浅浅的文字,提笔记下这么一段零乱的碎语。(技术质量部:吴振新)